一、科室簡介
(一)職能治療(Occupational Therapy, OT)宗旨
本院職能治療之服務宗旨:提供院內住院與社區居住的精神、身心障礙學員相關之職能治療復健服務;以期學員能達到:
1. 恢復因疾病或損傷所影響之個人社會角色功能。
2. 於疾病限制中,能發揮剩餘能力,達到個人最佳功能與獨立性。
3. 於日常生活作息中發展出社會適應性行為、避免退化加劇。
“職能治療”即因應學員個人現有能力及需求,透過“有意義及目的性”的各式治療性活動,期能改善與增進學員在基本生活自理、休閒活動的安排規劃以及工作等三大層面之能力維持和生活品質,並進而達到提升學員的生活獨立性與身心安適感。
(二)沿革
本院之職能治療最早始於民國45年,由前院長黃國華醫師所成立,屬護理部門之一,當時成員亦由護理同仁轉任,稱為職能治療組。直至民國 74 年,職能治療脫離護理部獨立,更名為職能治療組。民國 86 年七月再更名為職能治療科,同時人員增加至7名人力。民國 89 年正式成立職能治療門診與設置復建工作訓練空間。民國 90 年與台中市康復之友協會合作,開發學員職場工作與職前訓練。民國97年搬遷至新院區提升學員活動參與環境品質,於民國105年因增添活動項目,增聘2名職能治療師,民國109年增加週六活動時段並增加至10名人力。
(三)臨床業務
本院職能治療服務之對象包含了精神身心障礙之成人、與老人族群,同時業務涵蓋急、慢性住院病房、門診、社區復健服務等。職能治療所提供之服務項目主要有日常生活獨立功能訓練、社交技巧訓練、心理環境調適訓練、認知知覺功能訓練、感覺運動功能強化、產業作業復健、職業諮商、評估與轉介等類別。
1.臨床實務工作
(1)服務層面
A.急性病房
職能治療於急性病房內之主要任務為:除輔助醫師藥物治療以穩定學員急性期之不穩定症狀外,並視學員病情進行生活、工作及社會等各方面功能之職能評估與觀察會談,以協助醫師診斷及擬定復健治療計畫。此外,在學員出院前協助其增進對家庭、社會之適應性,以及加強培養其自我生活規劃之能力與獨立性。
B.慢性、復健病房與長期照護
職能治療於慢性病房之主要任務為:藉由提供各式日常生活(ADL)活動訓練、社交技巧與社會適應訓練、創造性活動團體或產業復健工作之訓練等,設法促進學員最大之生活獨立功能、工作技能與態度習性,以及生活品質水準之提升,並預防學員機構化和退化行為之產生。
C.社區復健相關業務
職能治療會依學員的需求和能力程度,安排、媒合適當之復健工作訓練或進行職業轉介及就業輔導。
(2)治療層面
A.職能評鑑與職業評估
透過會談、觀察與各式標準化職能評估工具的施測,對學員進行相關之職能功能、就業 / 就讀潛力之評估,以利後續復健計劃之安排和治療方向之擬定執行。
B.職能治療活動
(A)職能治療團體
包括ADL團體、藝術創作團體、社交技巧團體、體適能團體、讀報團體、休閒娛樂、健康講座等各式具治療目的之團體。
(B)個別治療
依學員治療需要,提供個別化治療活動,以促進學員動機及獨立自主性。
(C)特殊活動
包括郊遊、院際聯誼活動、院內競賽、節慶活動、逛街購物、電影欣賞、成果展示 等等。目的在維持與社區的連結,避免學員慢性機構化。
(D)復健工作訓練
具固定獎勵金,促進學員持續工作動機、工作行為訓練、及實習操作,利用真實環境與工作人員輔導,協助學員發展適應性的社會行為,以利進一步的回歸社會。其中包括有洗衣房、洗車隊、洗澡隊、福利社記帳作業、圖書室文書整理、院內外環境打掃等項目,以及提供庇護性工作環境的產業治療,以提供學員工作行為訓練、操作技巧訓練、誘發工作意願、基本社交適應技巧、金錢管理等能力。
二、業務職掌一覽表
職稱 | 業務職掌 |
---|---|
主任 | 1.科室相關業務之工作分配、規劃、監督與執行。 2.門診職能評鑑及治療。 3.大型活動規劃及執行。 4.復健工作訓練。 5.ICF鑑定。 |
職能治療師 | 1.急性、慢性學員復健治療目標計畫、執行。 2.急性、慢性病房團體活動規劃、帶領。 3.大型活動規劃及執行。 4.復健工作訓練。 5.ICF鑑定。 |
助理 | 1.產業治療廠商聯絡以及作業監督。 2.行政資料整理業務。 |